复旦大学物理系脱胎于1942年在重庆建立的数理系,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联合8所大学的部分物理系师生,正式合并创建而成。在不断地催生出多个院系的同时,物理系自身也逐步向精品系迈进。
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质计算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负责管理运行校级微纳加工平台。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至2014年2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现有教职工105人,包括教授49人,副教授18人;实验技术人员16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兼职院士7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7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5人。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国际物理学重要奖励。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各5门;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班组;有多本教材获得国家奖项。
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研究项目。自2006以来,累计在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 Rev. Lett.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至今,还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及其子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了近10篇论文。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诸多国家级和部委的科研奖项。
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人。2012年开始,试点“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每年招收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约90人。有多名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各类学生奖项;有5人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建系以来,共培养学生9000余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科研、教育、经济、行政等各行各业。有20多位系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系友还获得了国际凝聚态物理的最高奖励——Oliver E.Buckley Prize。